-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实盘炒股配资官网_在线炒股配资申请_炒股配资安全操作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最新高位一度冲到107港元以上,一个月来的最大涨幅,累计达到165%左右,港股上市的机器人公司优必选(09880.HK)股票杠杆怎么弄,最近股价涨势如虹,但曾经持有该公司的腾讯控股,减持时却“卖飞”了。
截至2月19日早盘收盘,优必选最新股价为98.5港元/股,较今年1月13日40.8港元的最低点,已经累计上涨140%以上。也就是在1月份,腾讯控股(00700.HK)减持该股。与此类似的,还有阿里巴巴(09988.HK)减持光线传媒(300251.SZ)。其中,阿里巴巴最近一次集中套现光线传媒,是在2024年12月。随后,优必选和光线传媒都出现暴涨行情。
业内人士认为,从投资逻辑和战略布局的角度来看,这些动作背后也许有更深层次的考量。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将继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业务,加速回购自身股份,随后股价也受惠于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而出现回升。
腾讯在低点套现,优必选高管增持
2月20日早间,优必选公告称,该公司合共配售了1015.51万股新H股,配售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的约2.35%,募集资金大约9亿港元,配售价为每股90港元,较19日收盘价折让约8.54%。
按照最新股价计算,腾讯控股减持的价格,几乎只有优必选目前股价的五折。
根据港交所披露,1月3日,腾讯减持优必选929万股,减持均价不到60港元/股,套现约5.51亿港元;1月7日,腾讯继续减持975万股,减持均价为不到50港元/股,套现约4.83亿港元,持股比例进一步降至2.08%。通过这两次减持,腾讯短短几天内从优必选套现超过10亿港元。
腾讯减持过程中,优必选正处急速下跌阶段。今年1月13日,优必选股价见底,最低跌到40.8港元,恒生指数也于当天见底,随后DeepSeek引领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到来,优必选股价也迎来爆发。
东吴证券分析师周尔双在1月27日的研究报告中认为,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最理想载体,站在多重产业共振的交汇点,有望引领未来产业变革。长期来看,若各应用场景渗透顺利,预计市场规模累计可达十万亿元。国内外主要厂商积极布局,已涌现出一批以特斯拉、优必选为代表的主机厂,在视觉识别、语言模型、电驱伺服等多项软硬件技术上取得突破。
优必选2月2日披露,董事会主席周剑等多名高管,1月27日以自有资金购入H股,未来12个月内,预计额外购入金额总计不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原因是对公司业务发展和前景充满信心,认为当前股价未能反映公司价值,对公司长期价值充分认可。19日盘中,优必选最高股价一度冲破107港元。
同为互联网巨头,腾讯控股“卖飞”了优必选,阿里巴巴则“卖飞”了光线传媒。
阿里巴巴对光线传媒的投资始于2015年3月,此后多次套现,最近一次的减持是在2024年12月上旬,共计减持1148.53万股,减持价格区间为9.8元至9.96元/股,平均价格约为9.88元/股。坚持后,阿里巴巴对光线传媒持股降低到不足5%。
然而,凭借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光线传媒的股价、市值在春节后暴涨。2月5日,光线传媒公告称,自1月29日公映起,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24时,该影片在中国内地地区上映7天,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48.4 亿元,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50%。
随后,该片票房冲破百亿大关,光线传媒从不到10元一度暴涨到40元。据此阿里巴巴的减持价格,不及光线传媒近期高点的四分之一。
阿里巴巴多次套现光线传媒
虽然减持都卖在了低点,但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优必选与光线传媒的情况存在差别。
鑫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宇向第一财经分析,如果投资项目能够成功上市,多数创投基金都会减持的,腾讯投资逻辑是在项目成功上市后逐步实现收益,优必选上市后的估值已经处于高位,腾讯选择减持是基于对投资回报的合理规划。
港股100强研究中心顾问余丰慧则认为,腾讯减持可能更多是基于战略布局的调整,将资金从非核心领域撤出,集中到更符合其长远发展方向的业务上。此外,还可能存在内部投资组合管理、财务报表优化等多方面考量。
而腾讯自身也在1月12日提到,会主动回顾投资组合,并评估潜在的调整动作,以将资金用于股东回报或新的投资项目中。
阿里巴巴减持时,光线传媒面临的则是另一种情形。
胡宇认为,《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前,光线传媒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整个影视行业的表现不尽人意,阿里巴巴选择在电影火爆之前多次套现,可能是基于对影视行业未来趋势的判断,多数投资者难以预计到一部电影的火爆对股价的推动作用。
桓睿天泽总经理莫小城说,腾讯卖出优必选、阿里卖出光线传媒,外部观察者无法完全了解它们背后的具体决策逻辑。投资的核心在于判断公司长期的竞争力和确定性,而非短期股价的涨跌。从大型企业的投资策略来看,退出某个投资标的往往涉及多重因素,例如财务安排、战略调整、行业趋势判断等,也许在它们的评估体系下,这些公司的确定性不足,或者在整个投资组合中的性价比不够高,因此选择退出。
余丰慧也认为,巨头的操作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一方面,这反映出即使是非常强大的企业,在投资决策上也难以做到百分之百正确,毕竟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这种“失误”也为其他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在博大资本行政总裁温天纳看来,科技巨头的投资布局,增持和减持也未必代表看空或者看多,减持是可以理解的做法;对被减持公司而言,的确会增加股价的波动幅度,随着行业发展,也可能会有新的长期投资者进场。
两巨头一度加速回购
减持对外投资的部分股份时,过去两三年的股价低迷期,腾讯和阿里自身,也都加快了回购动作。
腾讯1月13日公告称,2024年全年共回购3.07亿股,总金额达1120亿港元,2025年将继续加快回购动作。根据阿里巴巴披露,2025财年(截至3月31日)的前两个季度(2024年3月31日到2024年9月30日),公司已回购了99亿美元股份。此外,2024财年和2023财年,阿里分别回购了125亿美元和109亿美元的股份。
余丰慧认为,腾讯和阿里巴巴大规模回购自身股份,显示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当时股价被低估的看法。回购不仅可以提升股东价值,还能增强市场信心,向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此外,这也可能是为了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和保护公司免受外部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
广州一位知名公募基金经理向第一财经分析,大企业最近几年都在瘦身,做全局性调整,聚焦在他们自己评估后认为最有价值的业务上去加码资源,对于基本面看起来不确定,减持是很正常的,这些企业的业务未来能否反转,也是腾讯和阿里未必能完全看到的,毕竟未来是企业通过不断的、不确定的竞争去换取的,站在当下节点都是看不清楚的。该基金经理称,真正重要的是在自己的投资框架内,是否选择了更确定、更低估、更具长期价值的资产,而不是被短期市场波动左右,相比投资其他公司,管理层清楚自身股票是被低估的,通过在股价较低的时候回购股份,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不仅巩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随后也受惠于人工智能大发展时代的到来,股价出现回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李隽
相关阅读剖析DeepSeek的核心优势,结合安永的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应对策略建议。
29 5小时前阿里巴巴和腾讯近期股价表现反映了各自云业务估值的重要部分,未来重估将取决于管理层对前景和战略的评论。
319 昨天 21:26机构称,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对外交互的重要硬件模块,其性能提升是人形机器人迭代升级的重要方向,或随人形机器人产业落地打开百亿市场。
188 昨天 10:21微信搜一搜小范围测试接入DeepSeek,用户使用热情远远超出预期,出现资源紧张的情况。
272 02-18 19:59票房向上股票杠杆怎么弄,股价向下。
565 02-17 18:5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Powered by 实盘炒股配资官网_在线炒股配资申请_炒股配资安全操作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